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两幅人物图

材料二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日,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摘自《天津
 
	参考答案:(14分)(1)鸦片战争(2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或为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片信息伊丽莎白女王的在为时间可以判断,其在为四年发动的侵华战争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销售商品和掠夺原料。(2)从材料“长江一带”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3)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从材料“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以看出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根据所学知识,昭和时代的战争是指的抗日战争,这场战争中国战胜,这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列强近代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史实,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的线索。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反对外来侵略
C.国家政权的组成
D.主张断发易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与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变化有关的事件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南京条约》的附件可知,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他要求在华外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这为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护,使他们有恃无恐。故此题应选C项。A项错误,说的是上海治安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B.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使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主要的矛盾。因此C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中国的主要矛盾额的变化决定了中心任务的变化;B项正确,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