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
参考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原因:超越了生产力发展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直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最终证明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是这种政策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从材料“在30年代的时候……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可以看出这是指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为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类似的经济体制调整提供了经验。(3)材料三主要是说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农村主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对农民进行了大肆的盘剥,引起了农民的不满;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中国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 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交纳固定粮食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分)工资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合理的工资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六个工人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收入的总数和百分比
家庭工资总数
| 参考答案: (1)原因:子女的工资收入对于维持家庭生活具有重要作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表格数据说明子女工资在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子女的工资收入对于维持家庭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20世纪30年代童工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形下推行工业化建设往往以牺牲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水平为代价,由此可以苏联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的原因,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此举的双重作用,即①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发展。(3)首先明确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增加工人工资提供工人的消费水平更能推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此持肯定态度和否定态度均可,结合史实加以论证即可。(4)从材料四中能够总结出改革开放后工资水平的变化表现在①由单一的工资发展为项目种类多(工资项目多样化);②出现了绩效工资,社会保障不断全;结合所学可直接归纳出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苏联解体后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应该废除了11月7日的节日。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今天的俄罗斯人积极评价的历史事件符合哪一选项的特征? A.工人、士兵起义,攻占冬宫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C.农民无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说:“若无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何者是最恰当的理解?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如果没有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就不会发生十月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可以推行。即材料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缺点,就不会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择D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排除A、C两项;题目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信息,排除B项。 点评:近年本考点涉及到的真题从内容上考查多集中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与改革。命题形式多以文字、图片史料命制新情境,只有准确利用史料中的细节信息才能有效得分。这种现象对识记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般难度较大。故复习本考点知识应重对主干知识的识记,重对阶段特征、重要概念的把握理解,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