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位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对印度的占领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可以推断,这一亮相是指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与西方十一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符合题意,无论是美国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还是英国实现对印度的占领都是19世纪中期单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东方的行为,与题中“20世纪”和“集体亮相”不符,A B错误,D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因此答案选C项。
点评:关于对八国联军侵华与火烧圆明园事件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对此存有误解,其实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首次火烧了圆明园,当然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又再次焚烧了已遭极大破坏的圆明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题目,从材料中的“亡国灭种”,可以判断应该是抗日战争。“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革命任务的改变
C.领导阶级的改变
D.革命性质的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才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民主革命胜利后还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高频考点,2011年之前高考多套试卷在此设题,除新课标文综第30题外,还有北京春季文综、江苏卷等。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 (1)从横向上看?五四运动对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考命题重视综合五四运动对民主革命、思想、科学文化的影响?强化通史意识。 (2)从纵向上看?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高考命题要求考生比较两次运动异同?认识其带来的不同结局的原因。 2.史观角度?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五四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从社会史观角度看?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革命方向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翻,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B.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
C.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
D.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