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
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刀耕
C.锄耕
D.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入题,实则考查一系列相关知识,该诗创作朝代,该朝代处于什么社会,这个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该诗是唐朝李绅所作,唐朝属于封建社会,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答案应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不包括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C.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D.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经常与外界发生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对西汉、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进行了抽样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 地区(今山西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江浙闽一带)
| 人口密度 (人/km2)
| 地区 (今两广一带)
| 人口密度(人/km2)
|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 太原郡
| 13.1
| 会稽郡
| 12.3
| 南海郡
| 1.0
|
唐代
| 河东道
| 23.1
| 江南东道
| 31.44
| 岭南道
| 2.71
A.今江浙一带始终是中国发达地区???????????????? B.人口密度全面反映劳动力集中程度??? C.从汉到唐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较快???????????????? D.人口密度值能衡量出社会发展速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表格中涉及的是西汉到唐代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ABD没有体现这一关系。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北魏实行“均田制” B.明朝的“鱼鳞图册”
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北魏均田制,即把国家掌握的土地按规定分配给人们,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项“鱼鳞图册”是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明朱元璋时期,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紧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项太平天国运动中,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这一主张并没有涉及抑制兼并,本题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陕西米脂曾经出土了东汉牛耕画像石,据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汉朝时中国农业开始使用牛耕技术 B.曲辕犁在东汉已经出现 C.二牛一人犁耕法在当时已经较普遍 D.当时非常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