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5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分)
2、判断题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责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分)
(3)材料三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3分)
3、判断题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4、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取代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什伍制
B.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C.实行县制
D.焚烧诗书
5、选择题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
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
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