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所以本题答案是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与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阿里被称作“埃及的亚历山大”
B、他在埃及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他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
D、改革最终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具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其作用,将士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有利于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燔诗书而明法令”是在思想领域内对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保障,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
A.雕版印制《金刚经》
B.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C.用灌钢法制作钢刀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危机,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亦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材料三?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4分)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材料二中商鞅却因变法而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4分)
(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商鞅变法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角度入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特征回答。(2)商鞅变法虽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损害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3)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一问考察光绪帝的变法的目的。第二问,根据“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缺乏工作经验”作为突破口,说明变法过急,没有经验等变法的缺陷。(4)对于启示类型的问题,需要自己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灵活作答。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因为策略不当,再加上顽固派的阻挠,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