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等级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古代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考查,注重血缘亲情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所以选D,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等级制和世袭制AB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
参考答案:
(1)三省六部制。(1分)
作用:共议国政,可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结合“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这时孙中山先生已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防止袁世凯称帝,零食参议院制定了这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参议院可以弹劾总统,这样以防止袁世凯背离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维护共和制度。
(3)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中国靠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等制约权力。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材料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成,可以看出其共同的制约权力的核心是:民主法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参考答案:(1)变局: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为分封制度。“其后积弊日甚不得不变”则说明分封制瓦解。“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统一局面而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应把握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2)注意题目要求,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应为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体方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国民权利上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治方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3)根据“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和材料出自《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可知“猜疑”的实质是分权制衡;第二小问应注意设问角度:如何限制或制约“总统”的权力。依据《1787年宪法》中关于总统的任职规定和权力制衡关系,从选举限制、任期限制、权力制约方面来分析: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
B.科举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
C.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八股取士,……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可以看出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八股取士——既有很大的弊端“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也有可取之处“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故选A。B项说法与事实相反;C项错误,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重于儒家经典,忽视了科技的作用,阻碍了科技的进步;D项错误,只看到了科举制的局限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