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是??? (? )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了一些诸侯国。因此在地方制度上二者有明显的不同。故选B。A项相同,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项相同,都是皇权至高无上;D项相同,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与此相关的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生也需要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
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 ——朱元璋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后,大臣上
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
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明中期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称为宰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4)材料四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参考答案:(18分)
(1)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太尉掌管军事,秦代从未将太尉一职授予大臣主要是为了把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子孙后代做皇帝不能设立丞相一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到皇权的高度集中。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决策或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权力完全来自皇帝的信任。而宰相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内阁首辅不能称为宰相。
(4)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说明了宋代之前,丞相等大臣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大臣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群臣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从本质上说明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对地方的管理,并不能反映出中枢机构体系的情况,排除A;由表格可以看出州的地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而且每朝要么是二级,要么是三级,这说明了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但是并不能得出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反过来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主性很小,而中央权力加强,所以排除C,答案选B;从表格中不能得出经济区域间的关系,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B项。A项中的“世袭制”始于夏代;C 项中的“行省制”始于元朝; 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开展整风运动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反对官僚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6年后,中共八大召开提出了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内部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