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的掌握能力。题中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后”,材料大意为学堂或学会在表面上的口号和真正教学的内容上出现不一致。结合19世纪末思想界的特点是维新思想为潮流,所以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
A.器物层面
B.制度层面
C.文化层面
D.实践层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日本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主要关注政治制度,而中国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制造;日本学习的是西方政教之本,而中国则舍本逐末,由此可以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潮”所起的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B.介绍西方的先进科技
C.启迪人们探索救国道路
D.引导人们了解外部的世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是[???? ]
A.军事科技
B.工业科技
C.启蒙思想
D.政治变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不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这三种思想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知识分子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行民主政治
D.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三者的共同点,结合史实可知三者都属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与近代中国的救亡爱国运动紧密结合,所以A B C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没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这也正是其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