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分析材料可知,著名学者钱乘旦在材料中所说的“它”应是指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即“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故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是: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②中西方之间联系加强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由此可见( )
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
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教育活动。材料信息“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表明康有为在草堂讲学时就注意培养变法人才。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项错误。维新派借助儒家学说宣传变法,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错误。 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借助于传统文化进行,“托古改制”是其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资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B.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C.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D.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严复和谭嗣同主张各异,严复主张皇帝实行开明专制,思想较为保守,而谭嗣同思想激进,近与革命,认为按照社会契约论可以解除君主统治,故答案选D,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如D项概括具体准确,C说法错误。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