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在他统治后期,苏联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者个人专断作风不断滋长????????
B.苏联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僵化 ??
C.修补性的改革使体制活力衰退????????
D.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大量精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BD不对,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而且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A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C符合题意。 点评:新经济政策(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移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A.《四月提纲》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四月提纲》为1917年4月发表时间不符;《和平法令》为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与题干的叙述的内容不符;《土地法令》的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与题干的叙述的内容不符;《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B项。 点评:1917年11月7日,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同日晚,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它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9日,通过《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七月事件的发生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七月流血事件使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故选B。A项最终导致的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项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但是当时提出的是用和平的手段进行的;D项是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之前已经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大国的兴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22、23题。 小题1:近代以来,日本从希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企图成为世界的主角,经历了两次兴衰浮沉。下列各项属于日本第二次崛起原因的是???????????????????? ①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 ②“冷战”格局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③通过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 ④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小题2:俄罗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