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队在打捞起来的某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及一批黄金、珠宝、象牙制品。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瓷器的发展。青花瓷出现在元代,而珐琅出现在清代,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开始。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中国传统手工业可以战胜西方机器大工业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传统手工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其自身优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
①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②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
③棉花种植区域扩大?????????????????④织布作坊各自独立经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阐述了明朝时期江南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到了清朝后开始衰落,原因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在此基础上织布作坊各自独立经营,据此分析可知③④符合题意,而①的表述在时间上不合史实,②的表述与史实相反,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住坐和轮班两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令规定轮班工匠征银代役,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称之为“班匠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班匠银”是明朝私营手工业者承担的国家赋税
B.“班匠银”实质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C.征银代役后,轮班工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D.征银代役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看到商人被分到了第一等,说明①?对,雍正帝认为这种情况很可笑,说明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③对。题干虽然是中材以下才读书入仕,当不能就此断定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②错误。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要含义,密切题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