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选择题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答案选择D项。后来刺史职权渐重,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这都等于割据政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牧”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故C项不正确。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不正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上所属各县,故B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第一,着重把握其发展演变历程:来源:91 考试网开始于秦朝、发展于汉、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朝;第二,全面理解对监察制度的评价:(1)积极作用: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局限性:并不能从根本从解决封建官僚体系集团的腐朽问题,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至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越发突出。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A friend is known in necessity. 患难见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