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的表现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田水利、注重农时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珐琅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唐代这一信息可以排除D项清朝的珐琅彩。根据“越窑翠色”可以判断为青瓷。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陶瓷业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后期扬州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
①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 ②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 ③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 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田里不鬻”是说土地不得买卖,“民得买卖”是说土地可以买卖,实质是土地制度发生变化,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所以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20世纪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