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唐朝时期,坊市分开,市的开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违者要被判刑。因此选B。
点评: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由驼铃、白练、安西等关键词可选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
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材料二 国初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式甚狭小。服布素,老者穿紫花布长衫,戴平头巾。少者出游于市,见一华衣者,人怪而哗之。?
——(明)嘉靖《江阴县志》
材料三 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明)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5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2分)(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5分)
从单纯的吆喝到以唱卖为主,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1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声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声有一些艺术色彩。(各2分,共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
从从崇尚简朴到追求奢华,风气糜烂。(1分)
变化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进步,消费观念的变化。(任答1点得2分,共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2分)
生产发展有利于消费,健康的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过度消费会引发经济危机和资源浪费。(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得知“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到“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形式是从吆喝到卖唱,并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物品更为丰富,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声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声有一些艺术色彩。
(2)根据材料二得知,国家初期,百姓都崇尚节俭,穿布衣,居室小。如果遇到穿着华丽的,都会觉得很奇怪。而材料三中,富贵人家生活奢靡,追求富贵奢华。其根本原因是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消费观念也有了变化。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下:
首先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我们的消费对象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2、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如没有汽车的生产,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
其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其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城以盛民也”,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等级地位。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三则材料,宋代城市商业比唐代有了哪些重大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军事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超过军事和政治功能。
(2)“市”分散在城中,临街而设,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的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控;即“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品交易量和规模增大;工商业市镇增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高一学生李亮在《梦粱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请你判断一下该书作者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宋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