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两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铁犁牛耕技术?②井渠法?③铸铁技术?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草市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③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下列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中,发行货币的是①张楚②大齐③大顺④大西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唐《通典》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即现今的军粮城一带。因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于三会海口港的兴盛,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从金朝开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筹运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处向京城转运货物较为方便,又因此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遂成为漕运枢纽。从元朝起,直沽港开始兴盛。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之要冲,令在三叉口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天津”。至清初,继承明制,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进一步发展,当时自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鳞次,店铺林立,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
材料三: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埠。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规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主权港沦为殖民性港口。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天津在开埠后的80多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港口水运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功能的发挥。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期天津始兴的原因。(3分)
(2)明清时期,天津成为北方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原因(4分)。
(3)近代时期,天津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5、判断题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造成这首唐诗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社会风气的败坏
D.价值观念的更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