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部分。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
[? ]
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
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
D.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分)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1)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2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传统的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当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世儒”因此主张对工商业一概抑制。(4分)
(2)共和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2分)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3)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3点给6分)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4分)
本题解析:(1)材料前半部分列举了一些“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后半部分指出了部分“世儒”的错误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政府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经济的发展。(2)材料前半部分指出了以往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末尾提出了核心观点,共和制度建立,产业革命正当其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部原因除了辛亥革命和民国措施外,还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第一小问,据材料逐句概括,第一条反映出在苏联援助下集中力量建设核心项目,第二、三条体现出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相结合的特点。一五计划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另一方面工业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最近,我市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丁?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2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分)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答出两点给2分)
(3)甲:反对学习西学。乙: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丙: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丁: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4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句话体现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A.佛教
B.道教
C.理学
D.基督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