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摒弃前嫌,通力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侵华使中华民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抗战中,国共两党紧密合作,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37年9月,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埋伏于平型关一带作战,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115师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歼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是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当时并没有进入到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所以该题目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马关条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时代背景下签订的,内容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D。A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要求;BC两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
点评:《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自16世纪以来,西方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了数次变化:16到18世纪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侵略的主要的方式暴力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说明西南成了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我们知道,文化中心是由经济与政治决定的,说明此时西南是政治中心,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西南成了政治中心,同时很多企业及大学也迁到西南大后方,故B项正确;而国民革命主要是在广东、湖南、上海等发动农民运动及工人运动与北伐,对西南地区的促进较少,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南京,中共则北方,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知识分被下放农村劳动,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南大城市”,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