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曾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革新图强运动
B.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反洋教运动风起云涌
C.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艰难起步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救亡图存斗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偿二百兆”,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A项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与B中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都只是面对列强侵略的自发运动,C中资本主义的艰难起步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D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指批判、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点评:归纳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时间
代表
阶级派别
主张
实践及结果
总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魏源著《海国图志》
?
学习器物层次
19世纪60—90年代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海军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失败
?
学习制度层次
19世纪末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最终失败
20世纪初期
陈独秀、李大钊
激进民主派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
学习思想文化层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维新变法的举措中真正得到清政府实施的是按西法编练新军和兴办京师大学堂,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点评:一场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与多种因素,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关键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一
 图二
 图三
|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 ‘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事件: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 (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二是帝国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瓦解着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