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介绍了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专制。但不属于中央的监察机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创设刺史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裁抑丞相权力
D.推行内外朝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奴儿干都司?④都指挥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司分权,从而让地方逐渐失去了与中央对抗的力量,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排除3,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的管辖机构,满州即归此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这是秦朝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光禄大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代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丞相负责行政事务,C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者互补同属各行其责共同对皇帝负责,D光禄大夫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掌顾问应对,所以答案选B。
点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长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始皇的意思是说:天下之所以这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诸候存在。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候国,这是树立敌对势力吗?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因此选B.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1)共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③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④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2)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具体表现在: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