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古希腊语中的"demokratia"一词,由“demos"和"kratos"两部分构成,“demos"的意思是“人民”、“地区”,“kratos"的意思是“统治”、“管理”,因此所谓“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者“人民的管理”。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的是
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C.多山少耕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的词语的翻译,涉及到了雅典民主产生的地理位置,管理方面和民主的传统,但是希腊民主政治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并没有统治范围的扩张,故B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注意题目中翻译的关键词语,结合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予以作答,要求学生的一定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4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1分)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2分)
材料二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代的什么制度?(2分)“一切政府法令”由哪一部门安排执行?(1分)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从材料三看,行省有什么特点?(2分)行省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宗法制。(1分)嫡长子继承制;(2分)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分)
(2)三省六部制;(2分)尚书省;(1分)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了皇权。(2分)
(3)品秩高,权势重;辖区广,数量有限。(2分)影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本题解析:(1) 第一问,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有关于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的问题,依据其内容来分析,材料中的“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表明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关于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的问题,需要从其特点入手来分析解决即可。
(2)第二问,有关于材料二反映的是唐代的什么制度的问题,材料中的“中书、门下二省”等字样来分析可知是三省六部制。有关于“一切政府法令”由哪一部门安排执行的问题,表明要求回答的内容是在三省中哪个是执行机构。有关于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的问题,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来分析,从三省六部制的执行过程及其特点来分析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从材料三看,行省有什么特点的问题,需要结合材料三内容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来分析解决。材料中的“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即是答案的要点。有关于行省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的问题,需要从元朝实行行省制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特点来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统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与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三句话体现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棋盘上的历史
该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问题:(15分)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1分)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4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
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2分)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原始社会末期(或公天下时期,或史前时期,其它合理答案)(1分)
(2)对楚汉战争解说(要求:时间、人物、目的(或原因)、结果等,只要求描述中体现3项即可得3分,即每一项计1分)
(3)唐代,(1分)因为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1分)或宋代,(1分)由于宋代才出现管状火器。(1分)(两者任挑一,但朝代与原因必须匹配。)
(4)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立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保证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汉武帝设立内朝,任用亲信形成新的决策中心,裁抑相权以加强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并相互牵制,防范了宰相专断,强化了皇权。明朝废中书省和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皇权空前强化。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止都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不断强化。(8分)(其它如,宋朝设立正副宰相,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进一步分割相权。也可)
本题解析:
(1)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可以判断出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
(2)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乘楚霸王项羽大兵征齐而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攻下楚都彭城(今徐州)。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璧(在今安徽)一带大败刘邦,刘邦仅得数十骑卫护而逃出重围。五月,刘邦西返到荥阳召集残部,又会合萧何从关中送来的人马,刘邦的兵势才得以重振。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之久的拉锯战--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地反复争夺。在此期间,形成了一段极为特殊的战争景象。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中分天下”,那象棋的棋盘正是这样这就是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
(3)炮是中国象棋兵种之一。红方记为“炮”,黑方记为“炮”(黑方也可以记为“炮”或“包”)。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因为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由于宋代才出现管状火器,所以“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古代的唐朝。
(4)考查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立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保证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汉武帝设立内朝,任用亲信形成新的决策中心,裁抑相权以加强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并相互牵制,防范了宰相专断,强化了皇权。明朝废中书省和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皇权空前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6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材料三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疆域扩大的两个主要区域。任选其中一个区域,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秦朝加强对其控制的主要举措。(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2分)
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或开辟了连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或开辟“五尺道”)。(任选其一2分)
(2)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4分)
(3)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三点写到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获取信息、解读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两幅图片的具体内容及其差别,再联系所学可知其扩大的区域主要在岭南和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回答主要举措。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归纳原因。联系所学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回答原则。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归纳总结意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措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三大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