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以下是关于这一体系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
②实现了“美元双挂钩”
③是美苏争霸的产物,打上了“冷战”的烙印
④该体系崩溃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②美国企图按自己的意图规划世界经济蓝图?③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④稳定世界经济,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就隐含着欧洲实力的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入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的外贸制度,为其他国家所效法。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作用。但是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这一新经验很快为其他国家所接受,4个月里有 15个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在关税与贸易问题上,美国主张各国将现行进口税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再降税率,结果美英方案均未通过。在稳定货币问题上,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挽救本国经济,坚决拒绝稳定美元,结果双方陷入困境,7月27日修会后再也没有复会。?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宗旨。(12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失败的原因,说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西方国家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大大下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瓦解。(6分)
宗旨:降低关税,稳定货币,促进国际贸易,重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6分)
(2)原因:经济民族主义与利己主义;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4分)影响:加剧了国际矛盾与冲突,导致战争危机临近。(4分
本题解析:第(1)问,由材料三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正值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联系材料中各国摆脱危机的各种利己主义举措及其后果,可以回答伦敦经济会议的召开原因,结合会议的内容可以概括会议的宗旨。第(2)问,由材料三、四中大国在会议上的表现,利用“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等信息,可以回答会议失败原因;根据材料四有关会议失败后果的表述,结合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回答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1947年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1949年
|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 ……
|
1993年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4分)
(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8分)
(3)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6分)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可以直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分别是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2)解读材料二图片含义可以发现如下信息: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依据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不难找出近代中国人的救国举措,即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3)紧扣问题中的时间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照材料三表格数据中时间特征即可得出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是指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变化发生的原因在于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4)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材料三中事例进行论证即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及各机构的职能。A为联合国;B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为世贸组织;D为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