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大的是
A.知识经济
B.工业经济
C.农业经济
D.商品经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不能说明左倾思潮出现,左倾思潮是冒险激进,不切实际的,排除A;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而且是得到苏联的援助,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排除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D;50年代末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协议,中苏关系恶化,因此出现所述情景,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2年9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顾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正式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野田政府的“购岛”行为印发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强烈反对,中国各地纷纷举行反日游行和抵制日货行动。此举大挫日本经济,使一些日本人士反思日本政府的做法,主张日中两国应借鉴法德模式处理两国关系。“法德模式”是指
A.发展综合国力,科技强军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制定统一的货币(欧元)
D.两国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法德模式”是指二战后法德两国消除战争宿怨,经济上积极合作与联合,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对后来欧洲国家的进一步联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材料含义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其中①②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
| 富国强兵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实业救国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①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以后
| ②
|
?
A.建设国家、创业立业? 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C.实业救国、科教兴国? D.富国强兵、引进外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已经不存在实业救国问题,故可排除B、C;留学生出国学习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创业立业,与引进外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试概述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成就,你认为17世纪产生这些科学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成就:①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变量引进数学,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2分)②牛顿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2分)③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2分)
(2)原因:①17世纪的欧洲已开始向资本主义迈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3分)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促进了科学的迅速发展。(3分)③笛卡尔、牛顿、哈维等优秀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和刻苦钻研。(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时代背景并学会运用史论结合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