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材料二?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4分)
(2)依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4分)
(2)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看要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了激进民主人士的不满。(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从俄国当时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工业革命完成,而俄国农奴制则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来概括作答。第(2)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农奴制改革后国内人生对改革出现问题的反思角度分析,改革后农民一无所获,还要同时兼受双重压迫,改革后保留封建残余引起国内民主人士的不满,导致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列宁强调的是1861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的重要一步,根据所学史实,这次改革后在政治领域仍然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所以B和D不符合史实,排除。列宁这句话的意思不仅阐述了这次改革对俄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对政治上的影响,所以A项表述不全面,答案应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联系所学史实,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 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4)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本题解析:本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俄国的工业落后,与西方工业文明差距巨大;材料二从“二一九法令”可以知道是农奴制改革。其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农民获得的权利、政治改革的内容,教材中表述明确,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促进俄国近代化进行的。第(4)问要审读问题的舍义,包含了答题提示,结合改革内容,答案一目了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可以随意侵犯农民的人身自由 ②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奴 ③地主驱使农奴集体耕种,剥夺其全部劳动成果 ④农奴膳食恶劣、住房狭小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的,①错误;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一半以上的是农奴,②正确;农奴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承担沉重的赋税,然而“剥夺其全部劳动成果”说法是错误,③排除;农奴生活贫困,④正确。B项正确。
考点:俄国农奴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状况。简而言之,经济上贫困不堪,政治上无权、没有人身自由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
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