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②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列强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了或参加反帝性质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位居六部之上,因此选D
点评: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可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 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 “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 、划界 、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如果我们要开展纪念活动,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A.全民团结,坚决反对外来侵略
B.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C.开源节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D.和平外交,实行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终于赢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革命胜利的原因除战场上的直接较量以外,还包括战场之外的很多因素。请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进行综合论述。
参考答案:人民解放战争是革命力量和反动派的一场全面较量。战场上英勇作战之外,还有许多重要因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①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②在政治上,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与民主党派并肩战斗。
③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第二年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
④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这些都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可靠保证。
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极其黑暗,出现空前严重的政治危机。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反内战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形成第二条战线,有利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和总结能力,梳理知识点时注意既要从共产党方面分析,还要从国民党方面分析,也要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方面分析,而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方针政策的比较更能反映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始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改变对国民政府的政策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C.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
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一直未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