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据下列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②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努力:①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②秦朝的焚书坑儒;③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太一统”。
(3)评价:①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②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秦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经历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了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法家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了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有利于集中财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AD不对,这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而非作用;C错在“军事民主制”的说法,军事民主制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原来的氏族人民大会制度演变成为军事民主制,形成了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集中财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抵御外来侵略等。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经济上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阻碍科技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朝时掌管地方行政权的是
A.都指挥司
B.布政司
C.按察司
D.宣慰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明朝地方三司的各自权限范围。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与提刑按察司,分管一省的行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而D项是元朝时设立的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故排除ACD项,B项正确。
考点:明朝地方行政体制
点评:本题须明确三司各自权限范围,属于识记知识。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等。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的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理学盛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汉制;战国时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唐代的国家富强;宋代的理学兴起。秦代实行郡县制、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明末思想领域提倡“经世致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为首的思想家推动新思潮萌发。?
考点:中国古代的各朝制度的特点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情况。服饰反映时代的背景,各朝代特点也能通过服饰上反映出来。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情况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朝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下列对秦朝颁布的政策措施叙述正
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规定丞相执掌奏章
C.开创郡县制
D.由太尉处理政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将其推广到全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