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摘自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对外开放在本质上是否相同(1分)?为什么(2分)?各具有什么特点(4分)?
(2)分析各自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变化产生的影响,并据此谈谈你对开放的认识。(10分)
参考答案:(1)不相同,因为近代中国的开放实质上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特点: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前提下,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被迫进行的;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独立基础上进行,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2)影响:近代中国的开放使中国封建经济日益瓦解,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或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掠夺地(2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经济构成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2分);中国国际地位日益下降,成为列强的宰割现象(2分)。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连续稳定增长,使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人民收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分);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2分)。
本题解析:(1)不相同,原因从两次对外开放不同的社会背景去分析。各具的特点则从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对外开放的内容影响等去分析。
(2)近代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应从西方经济侵略的结果及其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并由此导致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现代的则应从其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可从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大背景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分)。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4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2分)
参考答案:(1)传统经济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具有依附性。(3分)
由于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非洲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3分)
(2)冲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团结非洲人民,反对殖民势力;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亚非会议对中非关系的促进与推动。(3分)
有利于非洲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非友好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有关内容,可知非洲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传统经济遭到破坏。产业单一,具有极大的依附性。原因应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非洲的影响分析。
(2)第一小问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态度及中非双方共同的遭遇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中非友好对双方的影响及中国在70年代获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背景的理解。第二次快速发展不是像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引起社会剧变,而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错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外国列强侵略,故 C 项错误;D 项明显不正确。故选B。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第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在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后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再次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进入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信息判断,此证件应出自(? )

A.土地革命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建国初期针对大多数青壮年文盲的现状,教育主要是扫盲工作。故选B。A项是在建国之前;C项是文革时期,教育左倾化色彩严重;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逐渐走入正轨。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