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9年以前,国共两党关系的核心是政权问题;1949年以后,国共两党关系的核心是祖国统一问题。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同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下去。国民党……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摘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决定到重庆谈判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57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交谈,周恩来等人向宋转达了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对台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要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解决国家统一的主张上有何发展?试指出这种设想在后来的成功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判断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新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4、判断题 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