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是农民阶级提出的救国方案;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三民主义。其中《资政新篇》和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孙中山借鉴欧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导致的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
(3)①《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行。②《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而是迫于当时形势提出,根本没有实行。③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受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是指?
A.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D.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史上首先拉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题目中要求的是首次政治改革的是戊戌变法,学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所以C项,B不是首先的DA不是政治的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对联与其刻画对象不符合的是
A.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隋。(诸葛亮)
C.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D.倡民族民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无公则无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