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是指?
A.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D.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判断题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史上首先拉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4、判断题 以下对联与其刻画对象不符合的是
A.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隋。(诸葛亮)
C.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D.倡民族民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无公则无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