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702——777年,日本先后6次派使节到唐朝。每次随行的留学生多达四五百人,20世纪初,中国大批青年奔赴日本,“游学之盛……络绎不绝”。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本国的政治迫害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先进文化的吸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落籍湖南桃源的著名历史学家弱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徒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主要反映了元朝时期
[? ]
A.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B.回族开始形成
C.国家统一规模扩大
D.少数民族内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叙述的是行中书省的来源,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而从中央派出的一个即使中央机构也是地方机构的部门,其职能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A正确,B不是监察的职能C不是地方自治D不是提高汉族权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 ]
A.完颜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耶律德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根据选项结构,①②③④中排除一个即可,而②创立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而非宋朝,因此排除②,①③④都符合题意。
考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常用排除法。一是排除含错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错误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含有这个错误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二是排除漏正题肢,在众多小选项中,先判断出一个正确选项,如果在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不含有这个正确选项,那么此题肢则是错误的,应排除。三是留同存异,若经过前面两次排除后,还有两个题肢需要继续排查,两个题肢中相同的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判断出正确的、排除错误的备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