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北宋的通判
B.秦朝的御史大夫
C.明朝的内阁首辅
D.清朝的军机大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常与知州争权”说明这是宋朝的通判,北宋的通判是专门监督知州的;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和监督百官;明朝内阁首辅是中央的官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清朝的军机大臣是中央军机处的官员,只能跪受笔录,不能参与决策。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北宋的通判的职能?
点评:关于通判,还可以考查通判的影响:通判的设立,是皇帝加强中央权力,分化地方权力的一个典型例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
A.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D.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 故选B。A项错误,玄武门之变的双方并无民主力量;C项错误,二者均非地方力量;D项错误,二者均非革新力量。
考点:玄武门之变
点评: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玄武门之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的中书省掌管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两者的职能不同,故选B。
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