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
A.知之为知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材料,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容: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特征: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内容: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影响: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作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观点:加强法制建设。教训:“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5)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由此我们可知荀子
[? ]
A.有民本的思想
B.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性恶论
D.主张礼法并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1)依据材料一 概括孔子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依据材料二 指出孟子的思想 ,在人性的认识上荀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依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4)材料四提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举出两个该思想的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
(5)材料五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六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6)材料六所体现的思想是什么?出自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七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7)材料七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后人将其思想归纳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仁、礼。
(2)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性恶论。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万物的本原是天理;二程、朱熹。
(5)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6)君主是天下的大害,黄宗羲。
(7)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