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A 是王守仁致良知,B 是黄宗羲的观点,C 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观;D 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故选C。
点评: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世界的本源上,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即使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极大地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宋明理学中的积极地成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是荀子的言论,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B项主张法治,体现了法家思想;C项主张尚贤,体现了墨家的思想;D项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1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3分)
参考答案:(1) 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2分)
(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2分)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社会思想、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文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分)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1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2分)
(4)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或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民主共和成为主要潮流,出现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民众接受。(3分)
本题解析:(1)这题需要结合材料一来回答,所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占总数的30%”、“新豆栏医局,……重要场所”、“一批先前已经入教、……供职其中”、“办起学校和医所”、“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各一所”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社会现象:由材料二中的“趋洋附西”即可得出答案。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中西之间的交流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
(3)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三中的“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就可以得出答案。说明:从材料四的议席分配名额数,可以说明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地位,可分别从立宪派旧官僚和革命派两方面来看,另外还要看到辛亥革命带来的趋势,也能说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潮流。
(4)发展趋势:材料一提供的是社会生活和习俗方面的趋势,后边的几个材料主要提供的是政治方面的发展趋势,再结合所学将经济方面的趋势写上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960年开始,被称为“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全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的特点是:在保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每亩土地规定农民上交集体粮食的基本定额),“超产归己”(即超过每亩上交集体粮食基本定额的部分归农民家庭所有)。“包产到户”经营方式后来受到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的严厉批评,不久即被废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包产到户”实质上是一种“左”倾错误
B.“包产到户”对农业恢复发展起消极作用
C.“包产到户”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继承发展
D.“包产到户”背离了人民公社土地国有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叙述在60年代实行的“包产到户”,坚持的是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没有背离土地国有的原则,起过积极的作用,不是左倾错误,这种做法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继承发展,所以叙述正确的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以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城市小资产阶级政党
C.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D.无产阶级政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就消灭了私有制,也消灭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被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