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关于右图中军校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在中共和美国的帮助下成立
B.成立时孙中山任校长
c.在北伐战争期间建立
D.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军校应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1924年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成立的,北伐战争1926年才开始,A、C可排除。成立之初由蒋介石任校长。B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工业一直很薄弱,全国经济肯定不能均衡发展“一五”计划,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当然在于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另外,如果是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的话,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肯定不能署在了中、西部地区了,所以不能选A。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的措施是不立即收回香港,所以不能选C。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当然肯定不是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所以肯定不能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
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贫民大量出现反映了①;济贫院的受济者劳动繁重反映了③;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反映了④。本题也可用排除法,②显然不正确,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力争向着和谐方向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必须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②科技发展必须具有人文精神
③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④消除核垄断,消灭核战争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十世纪初,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旋即扫荡中南重镇武汉,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D.外国传教会的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的发展,男人蓄辫被看成封建清政府的象征,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所以在社会中掀起了“剪辫风”。故选A。 BCD三项均明显错误。
点评:在外国侵略的背景下,西式文化也开始传入我国。留辫子成了落后的象征。另外,剪发还有一层政治色彩,是清政府的象征。与此相关的生活领域里的其他的变化学生也应该明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