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和以德治国。(2分)
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任意两点得2分)
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法律首先是良好的法律。(2分)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任意一点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政”,被誉为“至圣”
B.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杜甫——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的创立者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有许多日耳曼人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但同时也有日耳曼学生组织“少年同志会”,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这两种情形,彼此的关系是?
A.冲突,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
B.冲突,是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对立
C.不冲突,都具有自由思想,倾向改革
D.不冲突,都具有保守思想,维持传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过犹不及”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