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轨道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创新的是
[? ]
A.反对独裁专制
B.主张主权在民
C.提出五权宪法
D.确定三权分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 ]
A.抵抗派
B.顽固派
C.洋务派
D.维新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广东汕头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28)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洋务运动。
(2)思想:出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
制度:①维新变法运动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②辛亥革命最终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该问按层次给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同意:(说明:在回答“理由”时,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个层次:只是简单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
第二个层次:创造性地回答闻题。?
例如: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但无法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兴起,清朝统治被推翻,传统的儒家文明也受到极大冲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不同意:(说明:在回答“理由”时,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个层次:只是简单说明西方科学能够维护中国的儒家文明。
第二个层次;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例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为儒家文明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本题解析: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不同影响,注意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材料二的思想实践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其思想内容进步之处在哪里?材料三的认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3)据材料四,这三个历程分别是指什么?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何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三个历程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分)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词“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是对比的基点,结合材料内容即可找出答案: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依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新文化运动比洋务运动及地主阶级自强派的进步性体现在何处,即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材料四中“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分别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