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统治者在立春采取一些重视农业的仪式以劝导农业生产。所以A直接符合题意。结合所学,铁犁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立春祭祖和东汉制瓷业的相关信息,所以C、D不选。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铁·犁牛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代中国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朝代有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B.恢复高考制度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2分)
参考答案: (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由此可以得出重农抑商的政策
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如“行会”“飞钱”“纸币”“会票”“票号”“钱票”“异地汇兑”等,能够得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是有一定的组织,到了后后期还有了汇兑业务。
本题有两个小问,一个问的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第一问读懂材料三,根据材料中的关健字词进行概括就能回答出来。第二问既需要利用材料所给信息,又要结合已掌握时代背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及商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孔子》考点强化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