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5天,与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并首次开展了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201 3年6月17至20日,蛟龙号在南海连续4次下潜作业,分别搭载3位科学家下潜,并取得大量样品。此材料反映了
①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科技成就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
③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④中国航天科技和深潜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与其他国家科技发展的成果时间的比较问题,所以不能反映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③“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明显错误。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需要大量国家财政与科技人才的支持,新中国在科技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参加这次大会,目的应该是为筹备新中国而讨论相关事宜,所以应该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体现了会议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这主要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B.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C.新兴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多元化、不均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限制词:主要说明。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的问题,说明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贫富差距的问题,A项无从反映;差距拉大仅是一方面的现象,B项排除;C项无从反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过渡时期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分)
(2)结合材料二并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材料四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原因: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没有消灭私有制,仍然有两极分化的危险。(4分)
(2)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违背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4分)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2分)
(3)主要内容: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4)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
本题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分析”。所以从材料一中的“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这一信息可以得出原因是: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没有消灭私有制,仍然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2)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并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材料二中的“一大二公”等信息可以看出其错误是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违背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从材料二中的“一平二调”等信息可以看出其错误是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
(3)主要内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生产责任制”、“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等信息可以知道,其内容是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由材料四中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知其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可以得出明确的信息,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而A项是墨家的主张,克己复礼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民贵君轻是阐述君臣关系,强调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但这两项和题干事件没有关系,此题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题干事件很容易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其本质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