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B.“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C.“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D.“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天府”“关中”“郑国、白渠”“河、汴分流”等关键词可以判断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即可选出D项;北魏的均田制并未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对北魏的均田制的评价,故排除B、C两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战国时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性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战乱频繁,因此不可能“社会秩序稳定”,C符合题意。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
(1)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1分)
(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3分)
(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1分)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5)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2分)
参考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的井渠、王景治黄河等。
(3)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4)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
弊端:(任答一样即可)
“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5)长安、洛阳、杭州、汴京、泉州等(唐宋至少各一个)。
本题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王景治理黄河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还创制了筒车;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其制作工艺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
(5)唐代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古老形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洛阳市场的规模又远远超过长安。除此之外,还有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汴京和泉州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