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江东吴郡之地的种田人,用人工锄地耕耘种作,而不使用耕牛,(人们)会核算牛的价值和饲养草料的成本,丢失病死的原因,不如人力方便合算。由此联系所学不难得出①②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产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9 分)
参考答案:(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4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可以得出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依据“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可以得出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汉人与少数民族同等对待;依据“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可见其开垦荒地的目的在于有益于百姓,即维持百姓生计
(2)依据材料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可以得出开垦荒地的背景为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人口的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凸显。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中的工具出现的时间及用途分别是?
[? ]

A.西汉 耕地
B.东汉 施肥
C.西汉 播种
D.东汉 开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河姆渡氏族时期种植水稻,半坡氏族种植粟,它们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