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7年,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高考制度恢复得益于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所以B正确,A改革开放没有开始C表述绝对D不是其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台湾前行政院长、民进党大佬谢长廷宣布于今年10月5日赴大陆访问五天,绿营内部部份独派人士持续批判,质疑谢长廷出访时机不宜,对此,谢长廷3号以“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回应。5日在福建祭祖后,谢长廷说,“我们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要做对的事,祖先才会因你而光荣”。对此理解符合实际的是
A.谢长廷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B.谢长廷大陆之行标志着台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从否定“九二共识”到承认“九二共识”
C.谢长廷的大陆之行将推动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最终实现
D.谢长廷对反对之声的回应说明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这标志着两岸长期政治隔绝的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故A项不正确;民进党虽认同有“九二会谈精神”,但从来都不承认“九二共识”,材料中没有承认“九二共识”,故B项不正确;“2008年海峡两岸最终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要做对得起祖先的事情,这样才会受到宗亲的欢迎”说明了和平对话、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海峡两岸的关系,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高考试题一般从理论的形成和成功的实践两个角度考查对“一国两制”的分析理解,突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巨大成功;(2)海峡两岸关系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台独”势力仍很猖獗,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时政热点从积极的一面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设问比较简单,很少进行理论的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小明同学计划明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洲现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因此现在去欧洲旅游的话,最好换成欧元。故选C。其它货币在2001年欧元产生之后被取消。
点评: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中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如提倡“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学说。故选D。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荀子主张 “仁义、王道”的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 (? )
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
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