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近代城市居民最普遍和最典型的住宅是?(?)
A.居住大院和里弄
B.公寓和别墅式住房
C.独院式的花园洋房
D.联排房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 C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出现的。D是现代房屋建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
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变革,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思想文化上“万马齐喑”,故A说法正确。结合所学的春秋战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可知,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2: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
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
?
(3)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源何在?
?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参考答案:(1)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2)材料3的观点是片面的。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主导的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3)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根源:全球化进程中,旧的国际格局,新殖民主义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了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4)要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春秋繁露》中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反映的是( ? )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之说
D.武帝时,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