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2、判断题 中国近代城市居民最普遍和最典型的住宅是?(?)
A.居住大院和里弄
B.公寓和别墅式住房
C.独院式的花园洋房
D.联排房屋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
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 刚开始》
材料2: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
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
?
(3)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根源何在?
?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5、判断题 《春秋繁露》中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反映的是( ? )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之说
D.武帝时,儒家思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