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四?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五?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分)
参考答案:(1)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试图以“讲明义理”、“闭塞私邪”来立纲纪;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6分)(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4分)(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2分)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本题解析:(1)分析三段材料,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朱熹把儒学发展为理学,“讲明义理,以立纪纲”,再到李贽的否定儒学。(2)从材料中“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和“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可知,他是用孔子来抨击君主专制和否定宗教权威。(3)材料五强调了儒教中的共同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韩国的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4)通过材料可知,中国儒学对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都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影响为核心组织题目,考查学生对儒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评论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顾炎武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顾炎武之所以产生此观点的社会背景最主要的是
[? ]
A.宋明理学僵化,锢制了人性?
B.商人富可敌国,控制国家政权
C.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君主专制强化,阶级矛盾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
A.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两人官民身份不同
C.两人所处时代不同
D.以上观点都不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结合题干“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他批判君主专制,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超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认识,D不符合史实,因此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未在中国产生,产生是在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不能主观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点评: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积极:(1)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当时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时国指朝廷、政府、皇室,天下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一切。顾炎武说的,亡国是指朝廷崩溃和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毁灭,当然是国可亡而天下不可亡。A不对,“封建王朝出现更替”显然是顾炎武所说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C正确,“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正符合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B”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和“D国家分裂割据,战争频仍” 都不是顾炎武所指的“亡天下”。
点评:注意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传统“忠君爱国”观念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