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D项正确。其他各项分析均不正确。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前,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行动。英国以虎门销烟作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的记忆情况。由题意中的1963年回忆起四十二年前的情况,可推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所以排除A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并且与“南湖”这一地点无关,所以排除C项。D项的文章发表于1927年,所以排除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薇……东亚之安定而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认为中共所说的当时中国的形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参考答案:(1)抗日战争已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2分)
(2)原因: a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的抗战;b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国际援助——如美国、苏联等国。(2分)
意义: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8分)
本题解析: (1) 注意材料信息“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首先注意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是为“东亚之安定”,然后针对性地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驳斥。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胜利”材料二“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使用残酷之炸弹(指原子弹)”等分析即可,注意区分主次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义。
点评:国共两党关系和中日关系是今年的热点问题,本题正是通过材料涉及了这些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跨度大,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