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上述两幅名画是怎样反映人文主义这一主题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虽然以宗教为题材,但其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更像是一位普通的人间母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勾画出一个普通少妇的青春美,给人们强烈的现实主义感。这两幅画都体现了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察王阳明的心学和智者学派。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材料思想类似。故选B。ACD三项都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纠正。
点评: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的哲学派别,研究的是人和社会,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但是其学派否定真理、美德等客观标准,对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
孟德斯鸠学说图解
材料三?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4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⑷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参考答案: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1分)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分)
⑵、三权分立;(1分)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有重大意义(或答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亦可)。(1分)
⑶、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分)
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分)特点: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或封建思想);(1分)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
| 解读
|
①革命史观
|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
②文明史观
|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
③全球吏观
|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2分)史观:革命史观。(1分)
(2)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3)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时期。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③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6分)
(4)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
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不能正确阐明判断理由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
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
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
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
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得知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