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一大”的党纲在白色恐怖年代散失无存,现存最早的“一大”党纲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而且是用英文写的。原来,曾参加“一大”的代表陈公博后来到美国读书,用英文写了博士论文,“一大”党纲作为附件置于论文之后。对这份英文“党纲”的可信性,兴趣小组意见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可作为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作为佐证材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
[? ] A.③正确,①②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①②③都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于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 ]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