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的成立仅表明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反封建的任务并没完成,故①错误;根据五色旗五族共和的寓意,可判断②③④正确。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陈独秀明确指出:“吾党”应首先帮助资产阶级民主派向封建势力进攻,然后再尽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共“一大”上,也有代表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陈独秀的这一认识
A.为中共“一大”上党的纲领的出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B.与中共“二大”上提出的革命纲领基本吻合
C.说明中共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分析
D.反映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国内得到认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吾党’应首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明确表述了中共早期的革命斗争策略和目标,即先联合国内资产阶级铲除封建势力,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与中共“二大”确定的两大纲领,最低革命纲领和最高革命纲领目标一致,所以答案选B,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 1942年7月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15兵团(邓华兵团)在攻克广州城之后,挥师抵达香港北部边界。此时收复香港可谓易如反掌……但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四野”部队此时却出人意料地勒马于深圳河边,并宣布将维持和平,恢复贸易, 重开广州至九龙的铁路。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发出的“维持香港现状”的信号,决定投桃报李,当时的《华侨日报》遂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的消息。于是,在日后美国对华的长期战略围困中,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贸易和情报往来的“国际通道”
——祝东力《从武器到文明——写在鸦片战争结束165周年和香港回归》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持香港现状”的积极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态度: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
原因: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盟友。
(2)积极影响:避免了与英国直接发生正面的武装冲突,使新中国在建国伊始容易赢得部分西方大国的认可;为新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困中,保持和加强中外各领域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本题解析:(1)从材料“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等信息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对香港问题上的态度。国民政府的这一态度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举措,香港是中国的固有的国土,理应收回,同时中英双方又是二战的盟友,也提供了条件。(2)建国后,中国政府并没有马上收回香港,而是维持了香港的现状这样既避免了与英国的正面的冲突,又可以得到西方国家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实践表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英国较早的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