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A.改革派主张以商业救国
B.改革派在中国掀起“西学东渐”高潮
C.本质上改革派并不反对西方侵略
D.改革派的阶级本质注定了改革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改革派指的是洋务派,洋务派反对西方侵略,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
(1)19世纪40—60年代:
①特征: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开始侵华。主要侵略者是英、法,其次是俄、美;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主要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②影响: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特征: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德、日、意等加入;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从瓜分到实行“以华治华”。
②影响: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①特征:美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
②影响: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表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 党员人数
| 学生
| 工人
| 农人
|
绥远
| 3200
| 8%
| 3%
| 80%
|
湖北
| 1877
| 63.1%
| 2.3%
| 8.9%
|
广东
| 15000
| 21.2%
| 20.1%
| 39.1%
|
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看不出来、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联系实际可知是共产党实行的、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联系实际可知实质并未变依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的最重要影响是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
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国共两党政权由对峙到合作
D.国民党政权的内部分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键要明确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是西方国家从纵容法西斯侵略到反对侵略,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也随之变化,作为其代理人的蒋介石,在英美压力下改变政策,从而出现合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民主共和只是一块空招牌.”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0分)
参考答案: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现:(1)辛亥革命推翻了革命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与时俱进,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
(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所以说,从革命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从它对中国后来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的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
本题解析: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和社会观念的更新。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局限性(失败的表现):
(1)失败的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集社会变革与救亡图存于一体,促成了中国历史的巨变,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对当今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开创劲射有着深刻的启示。因此,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推动日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作用最大的是?
A割让台湾? B巨额赔偿? C开放通商口岸? D办厂特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